給小費有方法,相互尊重是關鍵當然,小費還要給的巧妙,給的自然。在國外到底要不要給小費,如何給小費,京領新國際曾邀請專家做過解答,以下為解答全文,以供參考,在美國原本給服務生小費,本意是想激勵從事服務行業(yè)的人對顧客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服務態(tài)度好小費就多給,服務態(tài)度不好,小費就少給甚至不給。
1、為什么美國要給小費,而澳大利亞不需要給小費?
在美國原本給服務生小費,本意是想激勵從事服務行業(yè)的人對顧客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服務態(tài)度好小費就多給,服務態(tài)度不好,小費就少給甚至不給。但是美國的小費制度已經變得越來越畸形,美國的餐廳等消費場所把本來應該是資本家和雇員的勞動關系,硬生生扯到消費者的頭上,這樣的做的目的就是減少工資成本,把本來應該他們出的錢讓消費者來替他們承擔,
在歐美的其他國家都是沒有像美國這種幾乎是強制的小費制度,你給與不給完全是看你個人意愿,但是在美國服務員的主要收入就是小費,比如美國餐廳的服務員時薪普遍都是很低的,有的甚至就沒有,服務員的收入全靠小費,所以在服務員的概念里面,你的小費就是他們的工資,你要不給小費,那就是等于不給他工資,在其他國家服務員都是有自己的基本工資的,小費對他們來說只是外快而已,這就是本質原因,所以你以為你給服務員的是小費,其實你給的是他的工資啊。
在我們過去其實也是有“小費”的,只不過名字不同,叫“賞錢”,但這個“賞錢”不是專屬于某個服務員的,而是整個飯館的伙計共享。包括后廚和跑堂,人人有份,算是另一種形式的“獎金”,好的飯館“賞錢”的收入往往要超過工錢。過去下飯館是“有錢人”的專利,尤其是大飯莊,差不多跟現在到五星級酒店吃飯一個道理,吃的不是實惠和性價比,
要的就是“排面”,就是頂尖的廚藝和服務。而且過去伙計能耐很大,不但要會伺候人,還得會“唱”,比如:“上等酒席一桌,大洋八塊,X爺賞十塊不找!”然后,飯館樓上樓下所有伙計齊聲喊:“謝X爺賞!”這在過去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但解放后,伙計變成了“服務員”,不再是低眉順眼伺候人的角色,成了勞動人民。
2、在國外,到底要不要給小費?
謝謝邀請!在國外到底要不要給小費,如何給小費,京領新國際曾邀請專家做過解答,以下為解答全文,以供參考:經濟發(fā)展到了一定階段時,原本奢侈的旅游就會成為很大的一塊消費市場,面對國內景點一到假期就游客爆棚、車站機場擁擠不堪、高速公路成了停車場這些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轉向了國外,改為出境游,于是就有兌換外幣的問題,就有了小費這種在國內不是問題、在國外就是問題的問題。
國外換零錢很困難,出發(fā)前要做好準備因為銀行在進行外幣兌換時只給美元或者歐元大額紙幣、不給小額紙幣和硬幣這類碎銀子,東西方無論哪個大一點的銀行都是如此,他們搭不起人力成本,沒那么多功夫跟你兌換小錢,出國前買外幣時買不到,回國后想出售外幣時人家也不收,因此這些碎銀子得自己收集,自己保存,最好在回國前盡量花掉。
問題于是就來了,出國后人們發(fā)現西方有些紀念品店不愿意收大額紙幣,因為社會上沒有使用大面值現金的消費習慣,人們用的少因此對鈔票的真假辨別能力就差,西方人也沒有像在中國商鋪隨處可見的假幣識別,帶小孩的游客在街頭吃個冰淇淋,買個氣球玩具什么的都有可能,這些都需要零錢。當然,你可以說這些屬于可花可不花的消費,沒零錢就不買,
那好,在巴黎街頭突然想上公共廁所呢?在街頭停車、需要在路邊計費機里塞硬幣呢?乘坐四通八達的公交車呢?林林總總。在高級酒店被門童拉開車門也要支付小費吧,至于把行李運送到房間,那更應該支付小費,如果說在酒店不想支付小費仍然可以入住的話,那么在街頭沒有硬幣上不了廁所就會難倒游客,沒有硬幣支付停車費就無法離開,這時一塊錢難倒英雄漢。
沒有免費的服務,如介意最好謝絕國人常常忘記支付小費,因為在國內被服務又不用給小費的機會太多,比如國內酒店送行李去房間是個普遍現象,高級酒店門童都會施以援手,運到房間后大家都忙著整理自己行李而忽略了門童的服務,在西方國家如果接受了這個服務,就要記得支付小費,一到五個美元不等,根據酒店檔次和自己身價不同,一定要付,不能只是說聲謝謝了事。